现在是: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2020年全国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论坛在我校举办
2020-11-17 10:19  

为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培养新时代高层次外语人才,提升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的科研意识、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11月14日“2020全国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论坛”在黑龙江大学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由我校研究生院、俄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外语学刊》编辑部主办。论坛设置了丰富内容,上午由国内知名学者进行主题演讲,下午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海南大学、黑龙江大学等38所高校的140余名研究生与点评专家共同进行小组讨论。

我校副校长严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工作新的历史方位,也为今后研究生教育提出新的研究课题。他希望,通过本次论坛会给参会研究生带来新思想,产生新火花。

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罗林、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院长孙超也分别在开幕式致辞。论坛开幕式由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副院长关秀娟主持。

主旨演讲阶段由天津外国语大学修刚教授作了首场讲座,黑龙江大学许宗华老师主持。讲座题目为《翻译研究的学术转向》,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内容:翻译实践与翻译研究;翻译的学术转向;交际在翻译研究中的地位;交际翻译研究与话语体系构建。修刚教授指出翻译研究的契机:直接动机是博士翻译研究项目的确立,间接动机是适应翻译内容的改变(如今中国翻译已经从改革开放前30年的输入型翻译逐步转变为输出型翻译)。他认为翻译的目的是在于跨越语言与文化障碍后实现交际,而交际是检验翻译的重要标准,是实现话语体系建立的关键。

第二场讲座由华中师范大学廖美珍教授主讲,黑龙江大学黄萍老师主持,讲座题目是《隐喻语篇功能研究: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角》。廖美珍教授首先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现状和趋势分析,随后引出研究目标:进一步推动和发展隐喻话语功能的研究;探索新的、不同的途径,努力揭示话语的动态性、互动性、整体性以及非线性特征;构建一个新的能够反映上述特征的隐喻语篇分析模式,并对理论视角即复杂适应系统(CAS)进行详细的论述。廖教授最后强调,在一篇文章中应从问题出发,借鉴复杂系统理论,搭建隐喻系统语篇建构和组织机制的分析框架,提供研究的切入点,两个平台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隐喻语篇建构和组织分析的“脚手架”,借助其去分析、比较和把握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以及使用不同语言的人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表达世界的思维方式。

第三场讲座由华中科技大学徐锦芬教授主讲,黑龙江大学尚晓明教授主持,讲座题目为《研究生学术成长之道》。徐教授以习近平总书记“劝学”的重要论述引入,从求学总体方向、求学普遍路径、学术及其本质特征、如何实现学术成长、学术写作与发表这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述,强调学术成长道路上协作性阅读、“写作、阅读、再写作、再阅读”良性循环、与导师积极互动以及学术同伴互评的作用,最后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结,祝愿研究生们在学术道路上以梦为马,以汗为泉,不忘初心,不负韶华。

第四场讲座由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俄文系主任赵爱国教授主讲,黑龙江大学薛恩奎教授主持,讲座题目为《浅谈俄语语言与文化研究方法的几个问题》。赵教授介绍了方法的概念内涵、研究范式的转换、人类中心范式等问题,指出在进行语言与文化研究时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并提出了跨文化交际研究方法问题。

第五场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邢广程教授主讲,黑龙江大学马蔚云教授主持,讲座题目为《中国与欧亚一体化进程》。邢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调查经历,讲述了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现状与发展。他指出,一方面,地理上的互联互通非常有必要,通过经济走廊和中欧班列连接活跃的亚洲和发达的欧洲,但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民心相通,因此应培养“俄语+其他语言/其他学科”的复合型人才。邢教授希望俄语人才学会用俄语讲述中国历史和俄罗斯历史,促进欧亚各国间的文化交流。

第六场讲座由北京语言大学罗林教授主讲,黑龙江大学段智婕副教授主持。讲座题目为《新文科建设与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罗林教授在讲座中详细分析了国别与区域研究学科作为一个新兴学科的特性,以及外语学科转型的相关问题。他提出,在新的时代使命和新的时代挑战的背景下,外语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重新进行战略定位,要培养出符合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新型文科人才。

下午,点评嘉宾与各高校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们分六组进行了小组讨论。第一、二组为语言学组,第三、四组是文学组,第五、六组是翻译学组与国别和区域研究组。通过各组别研究生汇报和嘉宾点评,经评审委员会研究,共选出优秀论文35篇,其中获一等奖论文6篇,二等奖11篇,三等奖18篇。

在结束论坛所有主要议程之后,《外语学刊》执行副主编、东语学院院长孙颖主持了论坛闭幕式。各小组点评嘉宾代表在闭幕式上首先介绍了小组论文评议情况。语言学组点评嘉宾针对论文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提出如下建议:要重视语料的作用,借用语料库进行研究以加强研究深度。文学组点评嘉宾指出,参赛选手科研意识好,热情高,但研究论点不够清晰,结构逻辑层次欠分明,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当代文学研究热点需更加敏锐。翻译学组点评嘉宾指出,学生论文选题范围广,从语言学、哲学、美学等多个视角进行分析,学科交叉特色明显,从中译外视角出发,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符合当今新文科建设的要求,但话语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区域国别研究组点评嘉宾指出,学生论文选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取材新颖,现实意义较强,对国际热点问题把控较好,但学术写作能力有待加强。之后由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副院长张龙教授宣读了获奖学生名单。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主任叶其松教授致闭幕辞。

本次论坛为各语种、各研究方向的学者和研究生搭建了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为学生描绘了跨学科研究的美好蓝图,激励研究生不断进行科研创新和学术创作,不断加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努力为我国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做出重要贡献。(俄语学院供稿)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