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当前位置: 首页>>交流合作>>正文
我院孙超副院长参加全国外语院校高层论坛并赴北京大学等院校进行学科调研
2015-06-27 21:18  

寻找差距,正视自身优势,共谋外语学科建设      

——我校外语学科秘书处参加全国第五届外语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并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等进行学科调研侧记  

 

   2013年10月12-13日,“第五届外语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暨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会年会”在天津外国语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会主办、天津外国语大学承办,全国16所外语院校以及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18所综合院校的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共120余人与会。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张东刚、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毅、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韩金玉、原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张国祚、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应邀出席会议。来自全国16所外语院校、18所综合性大学外语学院及天津市17所高校社科部门的负责同志、专家学者110余人参加会议。本届会议的主题是,加快推进我国外语院校的内外部协同创新与科研机制体制改革,深入探讨外语学科的科研发展战略,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高外语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水平,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贡献。黑龙江大学人文社科处李洪波处长和黑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秘书处(于 成立,由西语学院、俄语学院、东语学院、应用外语学院和俄罗斯语言文学及文化研究中心五家单位的科研副院长或科研秘书组成)的尚晓明、孙超、赵志刚等四位老师参加了此次高层论坛。

       

张东刚司长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他强调指出,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形势的发展,智库的作用会越来越大。目前,我国的智库发展还相对滞后,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各类智库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建言献策,为中央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作为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外语院校要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要以机制改革为重点,建设一批新的智库机构,要发挥学者核心作用,培养智库人才;要依托外语院校,打造一批外向型、综合性特色智库,共同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发出中国声音,展示中国良好形象,为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实现文化繁荣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会议代表就外语院校社科发展的新思路、外语院校智库建设、外语院校人才培养、科研创新能力与模式、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外语院校与实现中国梦等具体问题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意见建议。

     

 

在小组讨论中,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秘书处的三位教师分别向与会者介绍了黑龙江大外语学科近年来的建设现状及取得的主要成绩。近些年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也随着我校跨越式的发展步伐一起实现了自我突破。2010年,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成功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点;2011年,成为黑龙江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2012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2013年,成为黑龙江省三十八个优势特色学科之一。

  

借此次参加外语院校哲社高层论坛之机,秘书处的三位老师赴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进行外语学科建设的调研工作,分别就学生培养模式、MTI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学术刊物认定、科研规章制度、学科建设等问题与三所高校的外语学院院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沟通。  

由于都属于综合性大学,上述高校在外语学科建设上面临着一些与我校共同的问题,如外语学科在人文学科中普遍处于弱势地位;由于外语学科自身具备的强化训练等特色导致教学课时数过多,教学任务较重,教学和科研之间没有得到协调发展;小语种师资引进困难,留住更困难等。但是,基于自身特有的教学优良传统和持之以恒的学术研究风范,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外语学科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各具特色,很多做法值得我校有关领导和职能部门认真学习和借鉴。

   

面对外语学科在整个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地位普遍偏低的问题(这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这样人文学科占优势的学校尤为突出),三家高校的外语学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外语学科融入到学校整个人文学科的发展过程中。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定位就是,“外语学科是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大学‘外字’号人文专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除了拥有2所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和“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外,还设有32个虚体的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由外国语学院的学者和北京大学其他人文社科院系的研究者共同组建而成,学院每年划拨一定的启动经费来支持这些研究单位的学术活动。此外,程朝翔院长还介绍说,北京大学还于2011年启动了一个“外国语言语言+外国历史”专业的宽口径优质本科生培养计划,这是北大元培学院牵手外国语学院、历史系联合设立的新型跨学科专业,目标是培养素质高、学识宽阔、基础扎实、适应力强的国际文化交流人才,每年从外语学院选拔15-20名学生,经考核合格后,到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  

北京师范大学则启动了大文科改革,以985项目为依托,将原先松散的学术团体凝练成一个由学术领军人才带领的虚实结合的研究团队,研究团队带头人负责组建队伍、申报课题、组织学术讲座、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目前,该校先后推出了外国文学论丛、外语教育等科研项目。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北京师范大学于2012年成立了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该中心现已成为北师大跨学科研究的一个主要平台,它融合了北师大外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学院、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育学部、法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文学院、汉语文化学院等九大部院的科研力量,涉及俄罗斯语言文学、哲学、历史、教育、法学、国际关系、艺术等多个领域,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与团队合作精神。先是由北师大校长带队赴俄罗斯和欧洲相关高校和智库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工作,然后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活动。仅2013年10月,该中心就举办了高峰对话—— “新时期的中俄关系”国际研讨会(10月11-13日)、纵横捭阖——普京总统外交智囊之一A.沃斯克列先斯基教授讲座: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与当今中俄美大国关系”(10月14-17日)、熔古铸今——日本北海道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前主任松里教授讲座:俄罗斯帝国中央与帝国边疆:俄国地方管理史与史学史(10月14-22日)、文章经济——俄罗斯圣彼得堡经贸大学副校长Л.Н.鲍里索格列布斯卡娅教授讲座:全球化挑战下的金砖国家经济(10月14-17日)等多项学术活动,有效地激活了广大师生的学术气氛和科研热情。  

复旦大学外语学院也充分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危机,在台湾光华教育基金会和复旦大学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启动了“复旦人文资金”项目。其宗旨是:重点扶持人文学科,给人文学者特殊的政策倾斜,改善目前人文学科经费短缺、资助渠道狭窄的状况,为人文学者潜心学术、笃志于学校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从而全面推动复旦大学的人文学科走向未来、走向国际,实现新的繁荣和发展。根据该协议,在2010年到2015年的5年时间里,光华教育基金会将出资2400万元、复旦大学配套3600万元,即共同出资6000万元人民币,用于设立“复旦大学人文基金”,以支持人文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和国际交流。协议主要包括三项内容:1. 设立人教授;2.奖励杰出青年学者;3.学术访问资助。还成立了由9个人文类院(包括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系、所、中心的行政正职组成的13人“人文学科联席会议”,并实行轮值主席制度,还成立了学术评审专家组和国际学术交流项目的专家组(专家库)。这些具有创新色彩的体制机制,既为本项目的实施、运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探索高校治理结构乃至外语学科的改革积累了经验。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上则始终秉承基础扎实、厚积薄发的人文特色和学术传统。据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兵介绍,近几年,该院特别在MTI建设上化了很大力气,增加了投入,使其更加规范,让学生打好基础。学院出台了一个毕业前要提交20万字的翻译工作量的要求,并加入导师修改、专家点评等学术环节,这使得MTI培养工作具备深厚的学术基础。

此外,秘书处到访的这三家外语学院以及全国其他外语院系还探索出了一系列符合外语学科自身特色的具体路径。

1. 在职称评定上,均以外语学院学术委员会的评审标准为主(副教授以下职称的评定则完全遵照外语学院学术委员会的意见),他们还推出了代表作制度(3个,论文和专著均可),先是内部评比,然后外审;另外,所在学院教师翻译的学术著作和论文在评定职称时可以视为科研成果,在国外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经外语学院学术委员会认定后,可视作核心期刊;

2. 在研究生培养上,实行学术资助项目,资助在校所有博士生每年参加国内学术会议一次;

3.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北京大学还推出了外籍教师讲席项目,共分讲席教授、研究教授、语言教师等三大类别,外籍教师与中国籍教师同等条件聘任等政策,有效地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4. 在科研管理方面,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规定,专业教师每周教学工作量不多于6-8课时,大学外语教师不多于10-12课时,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和科研相互矛盾的瓶颈问题,在国外期刊上发表的50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均视为核心期刊;

5. 在人才交流方面,清华大学推出暑期夏令营项目,吸引外国人暑期期间到清华大学进行交流,以解决外语系学生与国外母语者的交流难等问题;

6. 在学科管理方面,均实行学术委员会制度,该委员会负责学科规划、学院发展、职称评定、人才引进、科研评奖、学术团体设立等事情;

7. 在文化传承方面,很多外语院系结合自身特色,努力打造“中华文化走出去”品牌,如中国人民大学启动“中国戏剧海外传播”项目,而浙江师范大学则有针对性地成立了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翻译馆,并推出“中国文献翻译项目”,整合全校资源先写后译中国文化成就30年系列丛书。

   综上所述,此次参加高层论坛及学科调研,不仅开拓了眼界,而且也看到了国内综合性大学建设外语学科时所面临的问题和探索性的举措,这些经验和成果更坚定了我校外语人建设好自己学科的信心和动力。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