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当前位置: 首页>>交流合作>>正文
俄语与俄罗斯文化国际学术会议胜利召开
2012-12-17 16:03  
俄语与俄罗斯文化国际学术会议胜利召开
   俄语与俄罗斯文化2012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12月14日-16日在北国名城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的哈尔滨太阳岛风景区召开。会议由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外语学刊》编辑部协办,来自彼得堡、乌兰巴托、基什尼奥夫以及北京、河南、山东、江苏、辽宁、吉林、内蒙、黑龙江等三个国家、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68名专家学者参会,我国老一辈语言学家、国务院特贴专家张志毅教授、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俄罗斯)国际信息化科学院院士、计算语言学家易绵竹教授以及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等院校的共计60余位学者光临会议。在开幕式上,黑龙江大学闫鹏飞副校长致欢迎辞,他说,俄语学科是黑龙江大学的龙头学科,各位专家学者能莅会指导,必将促进我校俄语学科的高水平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俄语学院院长邓军教授也向与会代表表达了感谢之情,强调说:“语言学研究必须建立在教学实践基础之上,必须要注重对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含义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所研究的语言。”教育部高等院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教学指导分委会主任孙玉华教授也为本次研讨会发来了贺信。
   会议主要议题有:理论语言学(涵括语义学、语用学、词法学、词汇学、词典学、句法学等)、语言教育(涵括语言政策、语言发展战略、语言社会功能、术语教育等)、语言与社会(涵括语言与民族性格、语言与民族心理、语言与宗教、法律语言学、地理语言学、少数民族语言学等)和翻译理论与探索(涵括翻译教学实践、MTI教学研究、中国经典外译研究等)。此次会议以张志毅教授的《原型语义观》作为开篇演讲,八名教授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本次会议以大会发言和分组报告两种形式进行,共宣读论文40余篇。充分展示了我国和国外斯拉夫学界在文化语言学方面的科研实力。会议经过专家代表们一天半的精彩发言和热烈讨论,会议产生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会议亮点突显如下:
   第一,脚踏实地。本次会议议题广泛,学者们的发言涉及多个方向,但大家的发言紧扣实际问题,善于抓住研究中的一些具体小问题,从细微处谈起,展开自己的分析,逻辑清晰,论证比较充分。这一点完全体现了语言学重实证、重具体分析的优良传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文章是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不难想象,学者们的观点恰恰源于教学,也必将会应用于一线教学。蒙古国立大学语文系、世界俄语教师联合会主席团成员、莫斯科国立大学名誉教授萨浪采兹拉、彼得堡大学语文系教授克尼亚泽夫、黑龙江大学郑述谱教授、赵为教授、吴丽坤教授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利众教授、吉林大学王晓阳老师和中国传媒大学徐洪征老师的报告就说明了这一点。
   第二,推陈出新。众所周知,语言学的研究一向是推动其他学科发展的开路先锋,俄罗斯语言学界的发展更是如此。本次大会,有不少学者讨论的都是语言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如易绵竹教授的“数据密集型科学范式”、兰州大学叶菲缅科的“篇章、话语、叙事”、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孙秋花的“俄罗斯神经心理语言学关于大脑左、右半球语法的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斯拉夫学院高艳荣的“俄汉‘судьба / 命运’观念的语言文化场对比研究、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林春泽教授的“简析俄语法律术语的信息结构”等文章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语言学研究,这里有认知语言学,还有观念分析,术语研究等。
   第三,朝气蓬勃。与会既有像张志毅、张家骅、郑述谱先生这样七十多岁的老一辈语言学专家,也有不少中青年学者,特别是涌现出了一批刚刚博士毕业的学术才俊,他们对学术的态度认真求实,严谨求真,思维活跃,获得了与会专家们的一致肯定。还有一些再读博士生在大会上选读了自己的研究心得。
   我们举办这次学术会议,目的就是希望汇聚全国俄语语言学界的智慧,总结和检验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与俄罗斯文化研究工作的成效,寻找我校俄语语言文学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共襄振兴黑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与黑龙江省文化事业的盛举。

   据悉,从文化学的角度进行语言学研究,并集中探讨文化语言学的建设与发展,这在我校乃至我省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此次俄语与俄罗斯文化国际学术会议的成功举办必将推动我国文化语言学的深入研究工作,意义深远。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