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科研>>正文
俄语学院师生参加“回顾与展望:中俄文学7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俄罗斯文学研究分会2019年年会
2019-11-04 16:06  

2019年10月19-20日,“回顾与展望中俄文学7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俄罗斯文学研究分会2019年年会在安徽师范大学顺利举行。

大会主题发言涵盖范围广,各位专家从文学、区域国别、翻译、国际关系、语言学、文学批评等多个角度切入,展开深入地探讨,发人深省。小组发言分为现当代文学、俄罗斯文学批评与文学史、俄罗斯文学等五个主题。会上,各参会代表各抒己见,讨论热烈。会后,小组主持人对发言人作出了精辟的总结与点评,与会者们受益匪浅。

我院共有四名师生(刘锟、吴琼、王凌宇、陈学貌)参加本次会议,在会上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在分组讨论中,刘锟教授以《梅列日科夫斯基对普希金文学与文化意义的阐释》为题进行发言。刘锟教授认为,对于大多数俄罗斯人来说,普希金是一个永恒的理想形象,梅列日科夫斯基把普希金置于俄罗斯精神的最高地位。但是另一方面,梅氏认为,普希金所代表的精神气质远远不同于俄罗斯民族固有的本质特征。

吴琼副教授在题为《普希金引发的索洛维约夫与罗赞诺夫宗教哲学论争》的发言中认为,俄罗斯白银时代的“宗教文学批评”是以宗教哲学思想为依据评价作家作品的特殊批评样式,宗教哲学家纷纷以这种形式作为诠释自己宗教哲学理论的载体,因而该批评也彰显出浓厚的主观性。索洛维约夫与罗赞诺夫曾经都借助普希金阐释思想,并因观点上的分歧展开了论战。索洛维约夫在《普希金的命运》一文中宣扬自己以至善为绝对理念的道德哲学以及“神人类”的终极理想,罗赞诺夫则认为其学说是冷漠空洞的,忽略了人的根本需求,并用回归多神教的方式对抗基督教教条主义。实际上,索洛维约夫所阐释的是神正论,而罗赞诺夫则是人正论;另外,索洛维约夫在文中还指责普希金对女性“神性”的贬抑,对情欲的沉迷,他倡导通过肉体改造与雌雄同体的形式将神性内化于人,罗赞诺夫则认为肉体和性本身就是精神的,形而上的,是一切的源泉,从而提出“神圣肉体”学说。二者关于肉体与精神的不同解读实际上展现了对抗死亡的不同方式。

2016级在读博士研究生王凌宇的发言题目是《论<斩首之邀>的荒诞派戏剧特征》,她认为,荒诞派戏剧意在展现生活的单调枯燥,揭示人类存在的无意义本质。同样的主题在纳博科夫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斩首之邀》中早有涉猎。纳博科夫在小说中使用了怪诞形象、化妆、舞台灯光、空间装饰、场面调度等戏剧手法解构世界,使文本呈现出戏剧般的视觉效果。主人公辛辛纳特斯如同一名错误闯入舞台观众,他的每一次行动都在剧本之外,从而打乱了戏剧的结构,这使小说不仅在意义层面,而且在语言、结构等文本层面都具有了荒诞派戏剧特征。

2017级在读博士研究生陈学貌的发言题目是《论<普希金之家>的不确定性特征》。他认为,安·比托夫的长篇小说《普希金之家》既是俄罗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普希金之家》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语言和叙事情节(结局)等方面。

我院四位师生在参会期间积极向与会专家学者请教学习,与各位参会代表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在此次会议中获益匪浅。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