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翻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协同创新,9月10日下午,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成功举办“数智赋能:翻译学学术沙龙暨研究生导学团队建设活动”。此次活动是2025-2026学年俄语学院学术沙龙暨研究生导学团队建设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俄语学院翻译学学术团队教师及在读硕博研究生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翻译学学术团队带头人关秀娟教授阐述了本次沙龙的背景与目标,对未来的团队建设寄予厚望。
孙剑峰老师做了主题为“翻译主体‘宏中微’观识解路径”的精彩报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深入剖析了翻译主体的复杂性和多维性,为在场师生理解翻译主体概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深刻的启发。报告结束后,师生们积极提问,与孙老师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

博士研究生那峻源同学分享了“俄罗斯多媒体多模态数据库发布”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多模态数据库的建设与使用情况。
本次沙龙特别邀请到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的张晓光教授。张晓光教授真诚地与大家分享了许多关于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翻译学领域的实践经验,包括知识图谱构建等前沿技术,为与会师生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和切实可行的思路。

张晓光教授的参与不仅是本次沙龙的一大亮点,更是两院学科融合战略在学术交流层面的具体体现。这与9月4日两院召开的学科融合共建提升调研会精神高度契合,标志着两院在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方面从顶层设计走向了实践探索,为后续产出联合课题、高水平论文和软件工具等融合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秀娟教授对本次沙龙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对翻译学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鼓励大家继续保持学术热情。活动在全体人员的合影留念中圆满落下帷幕。(俄语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