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在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为助力新入职教师锚定职业航向、快速融入俄语学院育人大家庭,凝聚教育合力,9月10日下午13:30,俄语学院在主楼A-418举办“新师筑教 新程心同”主题的新师座谈会,本次活动由俄语学院工会精心策划,俄语学院工会女工委员李希卢主持,全体工会会员教师参加。

新教师发言环节拉开帷幕。方海旭、孙剑锋、宋雪坤三位新教师依序发言,分享从“学子”到“师者”的身份蜕变之旅。他们或讲述初登讲台时,面对学生求知目光的紧张与悸动;或谈及课后批改作业时,因学生一句“老师我懂了”而收获的满满成就感;或畅谈对俄语课程思政、沉浸式教学的创新思考,更许下未来深耕教学、助力学生成长的坚定誓言。真挚的话语里,满是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也让在场同仁看到了俄语教育的蓬勃希望。

“深耕教坛数十载,一片丹心育桃李。”学院资深教师代表的经验分享,为新教师送上了宝贵的“成长箴言”。学校督学赵洁教授以自身数十年俄语教育实践为蓝本,从“如何设计有温度的课堂”“怎样走进学生内心”“如何平衡教学与科研”三个维度娓娓道来,用生动的育人故事诠释“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叮嘱新教师“守好三尺讲台,做好学生引路人”;教工党支部副书记葛新蓉教授则聚焦“党员教师的使命担当”,强调党员教师要在师德师风建设中作表率、在教学创新中当先锋,以党性修养涵养教育情怀,为新教师树立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榜样。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黄东晶教授的致辞,为座谈会注入了深厚的专业底蕴与发展信心。她回顾了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七十余载深耕俄语教育、培养大批专业人才的辉煌历程,对新教师的加入表达热烈欢迎。她寄语新教师:既要传承学院“严谨治学、从严执教”的优良传统,又要勇立时代潮头,探索俄语教学与时代需求的结合点,在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传承与家国情怀,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俄语教师。学院党委书记吴珩在讲话中表示,以“薪火相传”为关键词,为新教师擘画职业发展蓝图。他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学院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核心位置,将全力为新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创造发展机遇。同时,他对新教师提出三点期望:一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将个人理想融入教育事业;二要虚心向资深教师学习,在实践中锤炼教学本领、提升专业素养;三要永葆对俄语教育的热爱,用匠心浇灌桃李,用行动诠释师者担当。

新教师是学院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新鲜血液”,是俄语语言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本次座谈会既是对新教师入职的诚挚欢迎,更是搭建起“新老对话、经验互鉴”的桥梁,以“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凝聚起全院教师共同育人的共识,让新教师在温暖的交流中找准方向、坚定初心,更快扎根教学岗位。未来,俄语学院将继续以工会活动为纽带,深耕教师队伍建设,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俄语人才、推动俄语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奋斗!(俄语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