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当前位置: 首页>>交流合作>>正文
欧美著名斯拉夫学者尼瓦教授到我校讲学
2015-06-27 21:19  

20131028晚,乔治·尼瓦(Georges Nivat)教授在我校外事处多功能厅,为广大师生进行了题为《孤独或融入另一文化:俄国侨民在西方》的学术讲座。报告开始之前,黑龙江大学副校长闫鹏飞为乔治·尼瓦教授颁发了黑龙江大学“名誉教授”证书,全场响起了热烈掌声。本次报告由俄语学院副院长孙超教授主持。孙院长简要介绍了乔治·尼瓦的简历,尼瓦先后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国立莫斯科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后任教于日内瓦大学。他曾为美国哈佛大学戴维斯研究中心和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人员,现担任欧美多所高校名誉教授、英国欧洲科学院院士和“相遇日内瓦”国际人文合作计划主席等职,当今欧美最重要的斯拉夫学者之一,其主要著作有:多卷本《俄国文学史》、《索尔仁尼琴论》、《回归欧洲》等。他曾获众多奖励,如俄国的普希金奖、乌克兰的维尔纳茨基奖等。

尼瓦教授从与俄罗斯文学、文化结缘的经历入手开始了报告。他首先分析了侨民文学的产生原因,阐释了俄罗斯侨民文学在整个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五位俄罗斯作家中,有三位是侨民作家。许多在俄罗斯无法出版的优秀作品都首先在国外发行,从而使这些侨民作家享誉世界。尼瓦教授将侨民作为分为“回归的”与“未回归”两类,其中包括只是法律身份上,而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回归的作家。

   尼瓦教授认为尽管许多侨民作家痛恨革命,也创作了许多反映对革命事件和国内战争的回顾与评价的作品,如布宁的《罪恶的日子》,包括什梅廖夫、列米佐夫等人的作品。但大多数作品都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寻根”意识。长期在异邦土地上生活的特殊环境,使得大部分侨民作家都抱有对俄罗斯的深深怀念之情,因此,在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中抒发去国之苦、离别之恨、思乡之愁,这也成为侨民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带有回首往事色彩的作品、自传性作品大量涌现。它们表现了背井离乡的人们对祖国的依恋和忧思,特别是对俄罗斯文化的眷恋。

尼瓦教授指出,大多数侨民作家都认为自己是欧洲人,由于他们生活在外国的文化氛围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外国文化的晕染,接受了西方流行的各种社会哲学思潮,基本价值观。同时,他们又受到本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特殊的文化身份、环境和生活经历,都使得他们的文学活动具有独特的魅力。他们同时用两种语言写作,用不同的体裁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特殊情感。

最后,尼瓦教授以代表性的侨民作家,如布宁、什梅廖夫、索尔仁尼琴、布罗茨基、纳博科夫等人为例,结合个人的经历、见闻、轶事等,深入浅出,开拓了我们对俄侨文学的理解与认识。

在观众提问环节,许多学生纷纷进行提问,尼瓦教授都耐心听取并逐一进行细致解答。尼瓦教授从文化角度入手,对侨民文学进行了新颖而深刻的解读,令听众受益匪浅,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此次讲座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