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科研>>正文
2016年“全国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论坛”在我校召开
2016-11-21 13:24  

为推进我校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加强研究生学术交流,由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俄语学会、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黑龙江省外语教育学术交流基地主办,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院、俄语学院承办,《外语学刊》杂志社、黑龙江大学出版社、《学术交流》杂志社、《知与行》杂志协办的2016年“全国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论坛”于11月19至20日在我校召开。我校副校长、黑龙江省商务英语学会会长、黑龙江省外语教育学术交流基地主任、博士生导师严明教授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俄语学院副院长孙超主持。

开幕式上,严明副校长首先致辞。他向与会嘉宾和代表介绍了我校的综合情况及外语学科近五年取得的主要成果,欢迎来自全国的嘉宾和代表,希望各位代表通过研究生论坛的学术交流论和研讨能够提高研究能力,提升学术水平。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陈建华教授特约专家讲话,他认为这次外语学科博士论坛必将会推动我国外语学科博士生的科研能力。我校研究生学院副院长贲利教授代表承办单位概要地介绍了我校的研究生培养情况,并肯定了外语学科博士生论坛对于提升博士生科研能力及学校品牌方面的作用。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国内翻译界和比较文学界的资深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翻学院谢天振教授,数据库语言学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梁茂成教授,俄罗斯经济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经济室主任徐坡岭教授,国内莎士比亚研究专家、《论语》英译翻译家、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史志康教授,国内语言测试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邹申教授及《外语学刊》编辑部陈庆斌,《学术交流》编辑部主任杜鹃,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徐文培教授,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姜振军教授,应用外语学院副院长王瑞教授。参加会议开幕式的与会代表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洛阳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和我校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90余人。

本次论坛邀请大学讲座专家5人,邀请学术论文评审专家7人,收到博士研究生论文35篇。大会学术交流分为2个单元,专家讲座和分组交流。

在专家讲座单元,谢天振教授、梁茂成教授、徐坡岭教授、史志康教授、陈建华教授和邹申教授分别为大会作了学术报告。

谢天振教授以《博士论文写作三意识》为题目,着重阐述了学位论文写作时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意识,即问题意识、理论意识和创新意识,指出只有确立了这三个基本意识,才有可能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谢老师通过他本人在长期指导学生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直接接触到的论文写作为实例,具体生动地展示了学位论文写作中的一些问题,与听众共同探讨了如何在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确立上述三个基本意识,以写出一篇富有新意、且有一定质量的学位论文来。

梁茂成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基于语料库大数据的分布语义学研究及应用》。分布语义学(Distributional Semantics)是上世纪中叶由美国语言学家Zellig Harris (1954)提出,后来英国语言学家J. R. Firth也曾提出过类似观点,但受限于当时可用的语言数据,分布语义学假设一直没有得到广泛验证。本研究基于语料库大数据,对分布语义学假设进行验证,并在操作层面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并建成了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大规模联想词库。研究表明,基于分布语义学思想,可以从语料库大数据中挖掘和提取的十分可靠的语言知识和世界知识。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对各种语言中的语义分析方法具有启示意义。

徐坡岭教授做了《俄罗斯经济走出当前危机的条件与可能性》的学术报告,徐老师首先梳理了俄罗斯当前的社会经济政治形势,分析了俄罗斯经济危机的性质和特征,论述了俄罗斯反危机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成效;并给出了俄罗斯经济未来发展前景,即经济渐趋稳定,通过IMF两次调整预期在未来的三、五年会有利好的发展,但结构调整阻力不小,去俄罗斯经商有投资机会,但需注意政策风险。

史志康教授的报告《莎士比亚:人生地图》首先概要地论述了莎翁创作的世界意义,接着以现有的文献为基础介绍了与其创作密切相关的生平经历并详细地论述了莎翁笔下的各种人物形象,史老师认为,莎士比亚几乎总是从现成的、在他以前就已存在的文献和剧作中撷取他的戏剧情节,用他艺术天才的魔杖将现有情节加以点化。莎士比亚帮助我们学会思考。我们看多了,见识多了,真相再怎样的不可思议,我们依旧不会幻灭;相反,我们将学会享受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陈建华教授做了题为“俄罗斯文学研究的转型与方法论问题”,陈老师详实地梳理了我国自1872年以来的俄罗斯文学历程,对各个时期呈现出来的主要特征、代表评论家、论著和论点如数家珍地进行了评点。接着,陈建华老师列举了一些到目前为止俄罗斯文学研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到对西方文学的研究光是有理论框架、总结介绍远远不够,还需要有实际的应用和实践。陈建华教授还谈到今天与过去对俄罗斯文学研究的方法的不同,并且特别提到了当代的“新媒体”,提倡扬其长、避其短,利用网络等便捷的媒介推动当今文学研究的发展。接下来陈建华教授具体谈论了俄罗斯文学研究的转型问题。他说,在看待这个问题时,我们要着眼于转型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并且思考如何看待这种现象。陈建华教授提出:我们要从多维的视野来研究外国文学, 并且注意过去与现在不同研究方法的借鉴融合。

邹申教授的学术报告题目为《CSE写作能力分量表:研究与开发》,邹老师先概述了国家教育部门对语言测试的总体实施意见及建设目标,提出了制定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CSE)的意义,并论证了外语能力测试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具体包括制定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研发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推动外语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外语考试质量标准和逐步推行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进而向研究生及再做青年教师介绍了CSE写作能力分量表的具体内容、实施步骤及建构策略。

在分组交流阶段,参会代表博士生42人,旁听硕士生9人按照研究方向分为3个小组。在各个小组评审专家的主持下,参会代表就外国语言学基础理论、外国文学研究、翻译研究和区域国别研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在各组讨论中,专家们针对每位同学的论文进行了详细认真地点评,并给出合理的修改意见,让参会同学受益匪浅,专家严谨的科研态度和深厚的思想素养给每一位博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校俄罗斯研究中心孙淑芳教授和姜振军教授、俄语学院荣洁教授、西语学院徐文培教授、尚晓明教授和王天华教授、文学院的马汉广教授作为论文评审专家参加了论坛分组评议工作。

11月20日11点30分,本次论坛闭幕式在主楼A226室举行。我校研究生学院党委书记姜晶玲教授回顾了近三届俄罗斯博士论坛的情况,并对本次论坛将议题扩展到外语学科的举措表示了肯定。最后,特约专家谢天振教授、邹申教授和我校严明副校长宣读了此次论坛的获奖名单。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张鲁平同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黄守岗同学和黑龙江大学的魏梦莹同学获论坛论文评奖一等奖,华东师范大学的于东兴、黑龙江大学的田雨薇同学和洛阳外国语学院的朱宇博获得二等奖,东北师范大学的杨茗同学、吉林大学的孙宇同学、黑龙江大学的宋羽竹同学和王朔同学获得了三等奖。

本次论坛极具创新意义,为外语学科研究生在学期间作为学术交流的主体参与学术交流提供了平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