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生培养>>正文
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谢群和王林博士后出站答辩报告会
2017-12-06 12:33  

20171124日下午13:30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主楼A418室进行了博士后出站答辩会。本次博士后出站答辩委员会主席为东北师范大学杨忠教授,答辩委员会成员分别为哈尔滨师范大学张志军教授、黑龙江大学薛恩奎教授、黑龙江大学林春泽教授、黑龙江大学彭玉海教授,出站博士后为谢群和王林。

首先,谢群就其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现代汉语语气词的主观意义研究》,通过收集真实的口语语料,建设“现代汉语语气词语料库”,以此为基础开展现代汉语语气词的主观意义研究;构建话语主观意义的目的协商解释模型,是以协商性话语或非正面冲突性话语为对象的解释模式,以期为语气词的主观意义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分别从语音、语义和句法三个层面探讨语气词在语句中的主观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展现意向性在话语表达中的具体体现方式;归纳现代汉语语气词的主观意义表达形式和建构方式,揭示语言的主观性以及生命气息在语气词中的体现方式;指出未来现代汉语主观意义表达研究的可探索方向,为后续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五大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汇报和介绍。答辩委员会专家认为谢群的研究报告选题涉及语言学前沿,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报告工作量饱满,思路清晰,方法得当,结论可靠,条例清晰,文笔流畅。同时就其研究报告相关内容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

随后,王林就其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海峡两岸汉译比较研究》从考察了伍尔夫主要意识流小说中突出的诗性字句结构在海峡两岸汉译中的问题和现象,揭示了两岸汉译均存在对原文字句结构进行重组改变或不当处理从而导致与字句结构相关的文体叙事效果的变形问题;探讨比较了伍尔夫小说独具特色的意识流表现手法—自由间接话语的两岸汉译,指出译者对自由间接话语语篇句子结构和人称代词的变更或不当处理会导致原文人物话语表达方式变形为其它类型的人物话语表达方式,影响原作叙事风格的再现;考察了伍尔夫小说中频繁使用的不定代词one的非个人化叙事色彩及其两岸汉译,发现两岸译本或多或少均存在因将该不定代词翻译为不同的人称代词而未能传译原文的非个人化叙事色彩的问题;对伍尔夫小说中ekphrasis以文绘画叙事的两岸汉译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两岸译者都对原文偏离常规、具有特殊叙事效果的语言形式结构特征进行了重组改变,从而不同程度地破坏了原文的以文绘画叙事效果;对小说中的多声叙述在两岸的传译进行了考察,发现多声叙述源于人物话语表达方式的嵌套式运用,而译者对不同人物话语表达方式的主要语言特征的随意更改会导致某种人物话语表达方式的改变以及多个人物话语表达方式的嵌套状态,从而破坏原文的多声叙述效果;研究对两岸翻译中的共性和差异及其主要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对伍尔夫小说诗性语言形式和结构特征的改变导致其文体叙事效果的变形是两岸译作的共性问题,尽管台湾译者一定程度上更为尊重原文的语言形式和结构特征;指出上述翻译问题或现象主要源于译者对目的语语言规范或翻译规范的遵从以及译者文体意识和文体能力的不足六大方面进行了汇报和介绍。答辩委员会专家就其研究报告提出了伍尔夫意识流小说在海峡两岸汉译中,除了共性的东西还有什么差异;海峡两岸在意识流小说的翻译中,原语和译语的艺术表现落差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等等问题,同时对研究报告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最后,答辩委员会主席杨忠教授对于本次博士后出站答辩作了总结性发言,宣读了谢群博士和王林博士的出站决议,答辩委员组对谢群和王林成功出站表示祝贺。


黑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2017121


关闭窗口